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晋州市安家庄工业区
销售经理: 韩先生 +86-13832332178
销售部一:电话:0311-84396931
销售部二:电话:0311-84396932
销售部三:电话:0311-67303325
邮箱:sales@hanformwork.com
那些跌了三年的行业今年会有机会吗?
过去三年,沪深300跌了-22.4%,这么深的跌幅背后自然有宏观原因,体现在中观上,就是有一大批行业跌惨了。
当然,跌了三年不代表能涨,上涨需要有基本面的变化。举个例子,A股有一个默默无闻地跌10年的板块——纺织服装,其申万二级板块服装家纺指数,10年从最高5600多点跌到现在的1400点,十年中只有两年上涨,去年9月还在创历史新低,如果连续三年跌幅前列就能反弹的线年就反弹了,去年一年这么好的指数环境,又是红利板块,居然还跌了5%。
除了服装外,环保、商贸零售,以及今天要提到的房地产,都是跌了十年无反弹的行业。
1、走势已经反应了基本面的利空,除非基本面继续恶化,否则进一步下跌动力不足
2、在A股这样一个风格轮动的市场,资金如墙头草的市场,有可能出现相对超跌
房地产在一级行业三年跌幅排名第二,这个结果应该不会意外,毕竟它是这一轮下行周期的罪魁祸首。
虽然跌得多,房地产2025年至少还面临两大问题:新房销售继续下滑和企业的信用危机没有解除。
主流研究机构对2025年房地产销售的预测是下降5~15%不等,最乐观的估计也就是持平,新开工面积下降5~20%不等,所以就算2026年也难言拐点。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作为高库存行业,行业的PB估值对房价的敏感性远大于销售量,在市场普遍失去了上涨预期后,单看新房的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仍然显得比较高,二手房以价换量的趋势仍在继续,房价今年的压力大于销量的压力。
地产销售下降,对于宏观经济是景气的问题,但对于地产行业,首先是信用的问题。近期大型房企偿债风险再起,也提醒我们一件事,房地产的信用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虽然在信贷政策导向上已经彻底转变,但信贷本身是一个市场行为,房地产作为高库存、高杠杆行业,只要销售持续下降,财务爆雷的风险就始终存在,每一次的债务谈判都只是把危机时间向后拖一段时间。
那么,对那些偿债风险不大、估值又很低的央国企头部地产公司,是不是就是抄底价值呢?
我之前服务过很久的地产公司,当时有一个观点,房地产公司的人大部分并不关注怎么做产品,反正买房子的人也不懂,懂了也没有他想要的房子。过去的房地产就是一个金融行业,土地和房子就是一个融资工具的包装物,里面可换成任何实物,只是房子价值量比较高而已,所以地产金融在券商研究所都是一个组的。
但“类金融”模式破产后,未来的房地产一定不是这个玩法,而现在的房地产公司,都不知道未来怎么做项目。房地产行业的未来,是一个超过投资者认知的问题,我们赚正常的利润,就不要去操卖白粉的心,更不能认为央国企龙头更安全,陨石撞地球,活下来的是小型哺乳动物而不是恐龙。房地产行业永远存在,未来也会有头部优秀公司,但未必是现在的头部公司。
也不要看估值,失去了商业模式,经营上又存在重大不确定的行业和公司,估值是毫无意义的,市净率中,股价是确定的,净资产其实就是不确定的,要相信,在A股这种散户占比高的市场,现在真实的市净率很可能偏高而不是低估。
房地产行业很可能更类似于我前面说的服装板块,三年暴跌后,一直在底部。这两个行业还是有类似之处,都是不怎么增长的必需消费品,都是商业模式极差,都是容易被库存压死,都是行业极度分散,去杠杆后的房地产跟服装一样,龙头无法产生规模效应。
建材在申万一级行业三年跌幅第一,大于房地产,并非基本面比那些“挣扎在破产边缘”的地产公司还差,而是地产板块对危机的反应早在2021年以前就体现了,已经从顶部跌了超过50%了,而建材在21年底是估值和业绩的顶峰,汇集了北新建材、东方雨虹、伟星新材、坚朗五金、三棵树等诸多长牛股,而之后三年,刚好经历一轮估值和业绩的双杀。
作为一个能诞生长牛股的行业,地产链公司,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比地产公司更有投资价值,尤其是有品牌效应的装修建材,后者完全是被地产危机拖累,但本身的商业模式仍然不错。
如果说地产销售下降的影响对地产开发商只是问题之一,那么对建材行业就是唯一的问题。所以2025年主要要看地产对行业的影响能否被自身的增长动力所消化?
第三块总会反应完,第一块代表地产收入占比下降,影响也会下降,第二部分是对于未来的现金流好转打下基础。
24年建材行业的超预期下滑,还有供给侧的因素,由于需求一下子就下降,价格战异常惨烈,这种消耗现金流的价格战显然打不了太久,目前消费建材供给退出明显(主要是防水、五金、涂料、瓷砖),各赛道龙头的市占率都在上升。历史上,这种程度的供给出清,未来一旦需求反转,弹性巨大。
二手房市场的占比已超越一手房,二手房流转不需要住房增量需求,不需要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对消费建材的需求也更稳定,大部分建材公司的营销模式也已经从大B模式转向小C或小B为主的模式。
再加上政府的家装建材消费补贴,以及化债带来的现金流,策略上,可以先紧盯其中的消费建材板块(木作、涂料、瓷砖、地板、卫浴、水暖五金等),这个方向的龙头理应是行业中最先确认业绩底部的公司,一旦这一类公司出现业绩拐点,那么另外一些竞争格局更好行业空间更大的板块(防水、五金),将拥有更大的业绩弹性。
中国近三年最好的行业(新能源),跌幅跟最差的行业(地产)差不多,这背后是资本周期和中国式产能过剩,合力的结果。
对于这个板块连跌三年,我在2022年板块人气最高的时候,连发“资本周期”系列三篇文章,其中《长线逆周期投资,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文就有过板块拐点的预测:
以光伏上一个周期为例,2010年开始的补贴退坡导致了欧洲2011年爆发了光伏抢装潮,推动全球光伏设备需求爆发,事实上,2011年,光伏已经经历了一轮产能扩张,补贴退坡也是一个明确的政策,但这也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由于“抢装潮”造成了产能不足的假象,如果简单线年仍然有一定的成长性,于是光伏企业继续选择扩产,投资额大幅度增长,结果遇到了两大黑天鹅——欧债危机和“光伏双反政策”。
供给弹性小,从来都是“双刃利剑”,涨得快,也跌得快。2012年的需求只是没有到达预期,产业链产能只是相对过剩,价格即全面暴跌80%以上。
虽然光伏被列入战略新兴行业,但说实话,这个行业的壁垒不高也不低,行业长期前景取决于市场需求和知识产权保护,只有少数技术质变时刻,靠技术进步推动。
虽然未来几年,光伏行业可能有一些颠覆性潜力的技术进步,但总体影响有限,其实是看产能调控,企业端靠限产自律,政府端的有效手段是能耗限制,但这两个都有一点问题:
行业在某些亏得受不了的时刻,会达成某种限产的共识,但由于竞争的出发点,导致行业不太有几率存在长期的限产方案。
头部企业实际上并不希望政府干预,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一批中尾部企业的倒闭来自然出清,但自然出清的最大障碍在银行和政府,银行怕坏账,政府有大量的补贴和就业,所以到最后,大概率是无法自然出清,而是大家在低利润的状态下凑合着活。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现在新能源是“病去”的阶段,这个病就是产能过剩,治“产能过剩”的病,只能慢慢熬,上一轮光伏的行业前三倒闭的倒闭,转型的转型,才有了新一轮周期。
不光是光伏,所有政府主导的投资,一旦产能过剩,其出清都将远远慢于正常的市场化投资,光伏的故事,未来很多产业还会继续上演。
锂电池的技术壁垒和竞争格局好于光伏,虽然也有产能过剩和政府保就业保税收的问题,见底的时间预测早于光伏。
当然,电力设备未来就算有行情,也不可能复制2020-2022年的新能源行情,电力设备板块最大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不好:
餐饮行业的下跌是典型的估值泡沫破裂,这个行业在2021年因为长久期高确定性的必需消费属性,被市场赋予极高的估值,70倍的茅台和青啤,110倍的海天味业和金龙鱼、130倍的安井食品、200倍的三只松鼠……,就算业绩保持稳定,仅凭估值下杀,股价就能腰斩。
再加上中国消费从2021年的高峰之后走下行周期,虽然对餐饮这一类必需消费品的影响有限,但最大的逻辑——消费升级破灭,也是部分公司业绩估值双杀的重要原因。
总体上看,估值下杀的因素大于业绩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说,除财务最晚转坏还没有完全释放业绩压力的白酒板块外,餐饮行业也是有希望25年见底的方向,但其必需消费的属性,也决定了不会有很大的上涨弹性。
这个行业2025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来自下游渠道变革,以零食连锁盒马NB等为代表的硬折扣店、以山姆奥乐齐等为代表的会员折扣店、以胖东来永辉为代表的超市调改、以美团拼多多为代表的食品团购,渠道已非三年前超市独大可比。
其中对食品饮料板块最大的影响是,渠道品牌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没有名牌的厂商,只要进了山姆的渠道,立刻销售爆增。这一变化,对品牌化高的板块影响小,对品牌化难度大的板块,有积极的影响;对于没有品牌但有产品研制能力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有利,对于品牌影响力大但产品同质化依赖渠道的企业不利。
所以今年的餐饮行业可以加大关注,但行业的变化和行业特点,决定了这个板块主要是自下向上的个股而非板块机会,研究以“翻石头”为主。
医药行业整体跌幅虽大,但内部差异也大,上述三个板块跌幅巨大,但被杀到几分钱的仿制药所在的化学制药,居然三年跌幅小于沪深300,所以要分开看:
医疗服务板块包括CXO和连锁医药,这两个板块都是跌幅巨大,但原因不同,CXO跟电力设备的原因一样,资本周期导致的产能过剩叠加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下降;而连锁医院的下跌,跟前面说的消费板块一样,主要是估值太贵,叠加消费升级的逻辑破灭,150倍的爱尔、通策,就算业绩不下降,估值下杀就足够把股价小数点左移一位。
所以这两个方向今年预期也不同,CXO板块与美股生物医药板块的联动较高,其中海外布局领先、竞争格局较好的板块,有可能是在25年出现拐点;而连锁医院与国内消费大盘有直接的关系,今年应该还在磨底的过程中。
生物制品板块的下跌主要受疫苗板块拖累,这个板块是典型的估值业绩逻辑三杀,22年杀估值,23年杀逻辑,24年杀业绩,跌幅虽大,却难言见底。
医疗器械的下跌主要是集采政策层面的影响,但为什么同样受集采影响,医疗器械跌幅远超化学制药板块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1、化学制药三年内上市了一批海外市场为主的创新药板块,不停地改进革新高,原有的恒端一类的龙头也在加速转型,恒端近三年跌幅只有个位数;
2、化学制药板块还有部分不参与集采的特殊药品和原料药,业绩与股价稳健增长;
3、两个板块近三年的估值基本不变(医疗器械甚至略有上升),所以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下降程度高于化学制药板块。
从上述两个板块的比较看,集采政策固然是医药行业这几年下跌的根本原因,但并不绝对,医药行业的创新属性高于制造属性,化学制药中的创新药板块,近几年突破较大,而医疗器械缺乏颠覆式创新,过于依靠工程师红利和本土市场,在集采的压力下陷入内卷式竞争。
所以,我认为跌幅较大的医疗器械板块,今年仍然是磨底为主,更多的机会还在已完成磨底的创新药方向上。
最大的变数来自集采政策的边际改善,经过这一轮舆论对采集政策的质疑与反思,相信今年的集采流程上会在“性价比”上更考虑“性”,以及加速医保丙类目录的推出,无论对创新药还是医药器械,都是利好。
在跌幅巨大的行业中寻找机会,是一种赔率思维,向下的空间小于向上的空间,但有赔率还不代表能够最终靠赔率赚钱,跌跌不休只是“买赔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赔率标的要买在胜率拐点。
“买赔率”的原理是“均值回归”,“均值回归”只是估值一次性的修复,机会并不好把握,只有出现了基本面拐点后的均值回归,才能真正赚到赔率的钱。
一般而言,股价通常会在基本面改善之前就有所表现,所以按我的经验,当年较牛的行业,更有几率会从“前一年已经启稳,再往前几年跌幅巨大的行业”中出现,更符合“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的理念。
首发于“思想钢印(ID:sxgy9999)”微信公众号,讲述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
关于做长线和做短线哪个更容易赚钱,希望主播能用上一个话题那种涨跌赔率的方式在详细分析一下。
据武汉市第八医院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医生介绍,其实,想减肥的人除了管住嘴迈开腿,还要学会科学称体重。你们可以在早上空腹和晚上9点分别称体重,如果晚上比早上重1斤左右,说明你的状态良好,第二天还会持续掉秤;如果重2斤以上,那你就要控制饮食了。
最新!俄罗斯外长称俄美准备举行新一轮会谈!急于达成美乌矿产协议,美国在打什么算盘?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新闻4月2日消息,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4月1日称,已向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提交一份在俄乌停止互袭能源设施30天限期内俄方遭袭的设施明细。他表示,尽管乌克兰违反协议,但俄罗斯选择继续遵守。
联合演训第2天,东部战区组织山东舰航母编队位台岛以东海空域进行对海对陆打击等科目演练
进逼! 摄封! 毁瘫!4月2日,中国人民东部战区陆军部队,位东海相关海域实施远程火力实弹射击演练,对重要港口、能源设施等模拟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官宣!山东舰航母编队参加台岛演练】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4月2日,中国人民东部战区组织山东舰航母编队位台岛以东海空域,与海空兵力进行舰机协同、区域制空、对海对陆打击等科目演练,重点检验内线外线一体联动、立体封控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东部战区)#山东舰航母编队参加台岛演练
家属回应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 事发车辆于去年10月购入 车子是女儿男朋友的名字,因还是学生没办法贷款,车主男友在其发生意外事故后发文:永远爱,你本想着第一条视频是你身着婚纱朝我缓缓走来#小米 #小米su7 #雷军 #车祸#小米su7事故
最新!特朗普称稀土问题已达成相关协议,泽连斯基:不涉北约问题!知情人士:俄美高层本周或会面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新闻4月2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31日对记者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想要就稀土问题与美国重新谈判。特朗普当天表示,此前美乌就矿产协议进行讨论时,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从未被讨论过。特朗普:泽连斯基,我看到他想重新就稀土问题谈判。
近日,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上了新款校服,系连帽衫款式,分为藏青和白色两款。网友们在评论新校服款式时也注意到模特青春洋溢,赞叹“青春素颜就是美”。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联系我们
+86-13832332178(销售经理)
新闻动态
留言咨询
Copyright © 2019 竞技宝线路入口-平台官网APP登录入口 冀ICP备05011025号-1 Power by: www.lilijinjt.com